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

40th Hong Kong Arts Festival: Le Songe後記

若然你認為芭蕾舞是女性的舞蹈、若然你認為芭蕾舞全都擁有纖細的雙腿學公主般的樣子的話,是夜,蒙地卡羅芭蕾舞團 (Les Ballets de Monte-Carlo)為第40屆香港藝術節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帶來的芭蕾舞喜劇《仲夏夜之夢》 (Le Songe)(不是1999年由許冠傑製作的《仲夏夜狂想曲》唷~)或許改變你對芭蕾舞的想法。


蒙地卡羅芭蕾舞團創立1974年,是一個頗新的芭蕾舞團體。創始時,蒙地卡羅芭蕾舞團自演芭蕾喜劇,而且用的都是反串角色。無錯﹗是男舞者穿女裝飾演女角﹗別以為搞笑喜劇就一定登不上大台,舞團於很早期就已經受到美國各大傳媒的關注,獲邀到世界各地表演,2008年更有份參與第80屆英國皇家大匯演 (The Royal Variety Performance),名正言順「笑出個天下」。及後於2011年,在王妃的命令下,舞團與摩洛哥論壇和格雷斯公主舞蹈學院結合,使舞團地位更牢不可破。雖然後來舞團有不少女舞者加入,但舞團仍然是以男角為主導。蒙地卡羅芭蕾舞團是芭蕾舞的超新星,可惜香港藝術在場刊上著墨的是1993年受王妃指派為舞團編舞和總監的克里斯托弗.馬約 (Jean-Christophe Maillot)。馬約曾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芭蕾舞者,後來因傷而結束跳舞生涯。他之後醉心編舞工作,以前衛的編舞在國際舞蹈界取得嬌人成績。馬約加入蒙地卡羅芭蕾舞團後,為舞團帶來更多樣化的劇目,亦提升了舞團的世界知名度。可是,Margie認為一個舞團是一個團體,不單單屬於任何一個人。香港藝術節既然能以四頁紙的編幅介紹馬約,為何不能多留位置談談蒙地卡羅芭蕾舞團呢?難道非港人熟知的團體就沒有利用價值,就不受重視了嗎?香港藝術節是為了將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節目帶給香港市民認識吧?

《仲夏夜之夢》是莎翁的名作,相信很多人比我還要熟悉,所以不作累述。當晩的《仲夏夜之夢》貫徹蒙地卡羅芭蕾舞團的特色,生動搞笑地將莎士比亞的名劇演繹得淋漓盡致。劇中的舞蹈完全表達馬約的前衛作風。優雅古典芭蕾舞配以大膽的現代舞,劇中有些部份更用上詠春的架式,甚有看頭。Margie向來不喜歡現代芭蕾,覺得粗魯俗套,但當晚整個編舞卻沒有令Margie覺得反感,足見馬約的功力。不過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芭蕾舞員的基本功。蒙地卡羅芭蕾舞團因為是男角為主力的舞團,所以不能靠美美的外觀作掩飾。劇中每一名芭蕾舞不論男女都顯現出扎實的基本功。男生因為體重較重,做起跳躍和迴旋這些動遠作比女生難,但演出的各位卻將每一個動作的恰到好處,令人目不暇給。當中最突出是飾演帞克 (Puck)的Jeroen VERBRUGGEN。他不但基本功出色,他對角色的揣摩更是深入。Jeroen全神的演繹出帞克對奧佰龍 (Oberon)的忠實和他好看戲、愛惡作劇的神綷。我一度以為,駕著三色菫的帞克是故意施錯法的。

舞團於中場休息後有一個很有趣的做法。這個做法在話劇中頗常見,芭蕾舞還是第一次。中場休息後,舞團稍稍重演上一幕最後的一少部份,好讓觀眾在整整十多分鐘的休息後重新走進故事裡面,與角色一起繼續旅程,非常窩心的一個作法。不過,這方法只適用於背景簡單的劇目吧?否則,場景都換了,又如何重演呢?

音樂方面,除了孟德爾頌 (Mendelssohn)當年所寫的幾節以外,馬約選的都是一些較近代的音樂。有騷靈的、有爵士的,猶如一個大觀園。要於一個劇目內注入這麼多元素絕非易事,但想知馬約有多成功?看看完場時站起來熱烈鼓掌和喝彩的觀眾吧﹗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